聚焦易地搬迁后续扶持 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发布时间:2023-02-20 16:12         文章来源:鄯善县人民政府网 发布机构:      

鄯善县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聚焦“搬迁群众稳定就业增收、后续产业发展、社区治理社会融入、推进安置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方面持续用力,切实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不断巩固拓展易地搬迁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突出抓好就业帮扶助力群众增收

(一)强化就业情况动态监测。依托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对搬迁群众外出务工情况和就业状态分类实施动态监测,定期入户摸排登记搬迁家庭动态就业情况,精准掌握搬迁群众就业意愿、培训意愿、就业状态和就业流向。目前,鄯善县易地搬迁安置区搬迁群众197人,16-59岁劳动力106人,60岁以上弱劳动力11人,2022年实现转移就业84人,人均纯收入14705.4元,其中工资性收入9020.95元,占总收入61.34%2023年计划搬迁群众人均纯收入中工资性占比从61.34%提升至63%

(二)多途径解决就业岗位。依托合盛硅业、加益、思北矿业等企业以工代赈项目建设烘干车间、馕生产加工车间吸纳用工,同时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畅通搬迁群众就业渠道。2022年落实以工代赈资金1291万元,实施项目2项,带动搬迁群众就业86人,发放劳务报酬37.94万元。2023年落实以工代赈资金1253万元,实施项目4项,预计带动搬迁群众就业63人以上,发放劳务报酬32万元以上。

(三)积极开展就业技能培训。鼓励搬迁群众参加馕制作、乡村旅游、机械驾驶等专项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推动搬迁群众向技能型、稳定就业型劳动力转变。2022年累计组织开展各类培训576人次,2023年预计组织开展各类培训200余人次。

二、发展后续产业带动群众持续增收

(一)推进产业提质增效。组织开展林果实用技术、羊羔育肥及动物疫病防控培训,提供季节性蔬菜种子、肥料等生产物资帮扶,不断提升后续产业效益。2022年安置区鲜食葡萄、葡萄干销售收入达25.54万元,羊圈养殖存栏数羊409只、牛19头、家禽144只,10户搬迁户发展庭院经济通过巴扎市场售卖洋葱、辣子等蔬菜实现户均收入1000元左右。2023年预计鲜食葡萄、葡萄干收入达30万元,羊圈养殖存栏数羊500只,庭院经济15户通过巴扎市场户均收入达1500元左右。

(二)积极发展新业态经营主体。依托迪坎村沙漠、温泉旅游特色资源,引导鼓励搬迁群众发展农家乐、特色手工、小型采摘园等乡村旅游新业态。2022开办凉皮、烧烤等特色农家餐饮3家,3-10月营业期间,实现平均每家营业收入1500/月左右。2023力争在安置区开办5个农家小饭店、手工艺品作坊等经营主体,实现经营收入1800/月。

(三)积极发展生产服务业。积极争取各类项目资金,大力发展大芸、鲜食葡萄、哈密瓜等农产品分拣、清洗、烘干、切片等初加工产业,促进安置区后续产业可持续发展。2022年投入中央财政衔接易地搬迁后续扶持资金65万元,建成烘干车间1座。2023年计划投入援疆资金125万元,建成800平方米农村创业孵化基地2层(冷库),助力搬迁群众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降低市场波动稳定增收。

三、强化社区治理提升群众幸福感

(一)提高安置区管理服务能力。健全“行政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的村党组织体系,配备村组干部精准化、精细化服务搬迁群众,持续做好办理低保、社保、婚姻登记、户籍转移等服务工作,实现搬迁群众有事就近办、马上办。深入开展乡村治理积分制,充分调动搬迁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小积分”推动基层自治、法治和德治融合发展。

(二)促进安置区开放融合。结合“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网络书香乡村阅读推广”等活动,积极引导搬迁群众参加群团组织、社会团体,开展工会、共青团、妇联及志愿服务组织等关爱搬迁群众行动,搬迁群众完全融入安置社区。

(三)强化搬迁群众合法权益保障。加强对搬迁群众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压实压紧责任,精准落实各类帮扶措施,对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的搬迁群众按规定及时给予临时救助,搬迁群众无返贫致贫现象发生。

四、推进城镇化建设,提升群众生活水平

(一)提高搬迁群众生活水平。积极争取各类项目资金,完善安置点配套设施,推进安置区新型城镇化建设,2022投入中央财政衔接资金1353万元,实施烘干车间、村组道路等3个项目,2023年投入中央财政衔接资金、援疆资金1378万元,实施道路硬化、农村创业孵化基地等5个项目,安置区及其周边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产业发展配套设施不断提档升级。

(二)提升安置区公共服务设施和水平。推动教育、医疗资源向安置区倾斜,持续加强安置区教学设施设备配置、学生资助、教师配备等一系列服务保障,持续开展全民免费健康体检,落实参保资助和健康医疗服务签约,实现搬迁群众基本医保参保100%、家庭医生签约100%,搬迁群众与迁入地群众平等共享公共服务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