鄯善县持续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地区)的经贸合作,抓好重点任务推进,落实落细各项举措,扎实推进贸易畅通,坚定不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
(一)不断扩容贸易伙伴,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今年新增吐哈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新疆叶美佳食品有限公司、新疆丝路源玺公司3家进出口企业,现有开展外贸业务企业共9家。进出口产品以混炼硅橡胶、气相二氧化硅、硝酸钠、核桃、葡萄干、日用百货等为主,出口俄罗斯联邦、巴基斯坦、韩国、泰国等13个国家。截至目前,累计进出口额为9397万元。
(二)合作机制更加丰富,贸易效率不断提高。持续落实重点外贸企业、重点工业企业包联制度,定期摸排企业在市场需求、原材料供应、产业链顺畅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行业共性问题,建立问题台账,帮助企业协调解决10余个外贸问题,营造顺畅的运行环境。同时,根据硝石钾肥公司反馈的海关商检时间过长、口岸仓储等困难形成专项材料报市商务局,并请呈自治区相关单位,县主要领导亲赴自治区协调办理,商检时间由原来的3个月减少到1个月左右。
(三)利用平台优势,增强贸易畅通功能。积极打造多维度、多层次、多种类的交流合作平台,构建“相互促进、共商共进”的多边开放合作生态。积极组织新果汇、兴隆果业等12家企业参加商务厅召开的中泰贸易双边经贸视频会、中国(新疆)-吉尔吉斯斯坦企业家对接会、第十八届哈萨克斯坦-中国商品展览会等政府和企业家交流会,推动本地企业主动寻求贸易合作,达成合作意向,开拓新市场。
(四)加强培训机制,深化合作交流。坚持鼓励因地制宜,形成特色突出、区域联动、错位发展的差异化格局。邀请自治区商务厅财务处、乌昌海关、中国银行吐鲁番分行等部门专家,就《中央外经贸发展资金扶持方向及申报流程》《海关办事流程及通关便利化政策》《外汇账户开设及结汇实操》及国家外贸扶持政策、海关办理等内容对全县52家企业负责人及业务骨干开展外贸政策培训,帮助企业了解当前国际市场的发展动向,指导企业结合地域特色开展外贸业务。
(五)推进科技体制机制建设,做好科技支撑。聚焦工业领域“四大主导产业”、农业领域“四大特色产业”,完成《鄯善县科技创新发展规划》《鄯善县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编制工作,调整财政科技资金投入方向,综合运用“拨、投、贷、补、奖、买”等手段,聚焦财政资金公共本质,服务小微企业,撬动各类社会资本支持创新创业,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和引领。截至目前,投入资金共计450万元,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家,建成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
(六)加快发展物流运输业,发挥交通运输的引领作用。为更好地服务“三农”企业,推进城乡物流网络节点体系建设,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县域农村公路建设总里程1656.7公里,实现农村道路村村通,依托农村邮政所整合物流公司,实现县域内物流24小时配送,快递驿站覆盖70个行政村,覆盖率100%。随着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投入的加大,道路运输能力大幅度增加,有效提高了综合运输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