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度计划制定
每年1月底前,根据上级要求、行业特点和企业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年度涉企行政检查计划。明确检查对象、检查时间、检查内容、检查方式和检查人员安排。计划制定过程中充分征求相关科室和企业意见,确保计划科学合理、切实可行。
(二)检查方式
1.日常巡查:按照既定的频次,通过现场查看、查阅资料、询问相关人员等方式,对企业进行常态化检查。重点检查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是否符合规范,及时发现并纠正一般性问题。
2.专项检查:针对特定时期、特定领域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检查。如在春运、暑运等客运高峰期,开展客运市场秩序专项检查;针对道路运输安全事故多发的情况,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检查。
3.联合检查:对于涉及多部门职责的检查事项,主动联合公安、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等部门开展联合检查。如在治理超限超载工作中,与公安交警部门联合执法;在检查机动车维修企业时,联合市场监管部门检查配件质量。
4.通过车辆动态监控平台、第三方监控平台等对企业经营行为和车辆运行状态进行远程监测和数据分析。对发现的异常情况,及时进行核实处理,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干扰。
(三)检查流程
1.检查准备:实施检查前,制定详细的检查方案,明确检查目的、内容、方法和步骤。检查人员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检查标准,准备好执法文书、检查设备等。提前通知被检查企业(除突击检查外),告知检查时间、内容和要求 。
2.现场检查:检查人员到达企业后,主动出示执法证件,表明身份。按照检查方案和标准,认真开展检查工作,详细记录检查情况,包括发现的问题、相关证据等。检查过程中,与企业相关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听取意见和解释。
3.检查结果处理:检查结束后,及时整理检查记录,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分类。对于一般性问题,当场提出整改要求,下达整改通知书,明确整改期限和复查时间;对于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依规进行立案查处,严格按照行政处罚程序办理。将检查结果及时告知企业,并向社会公示。
4.复查跟踪:在整改期限到期后,对企业整改情况进行复查,确保问题整改到位。对整改不力或拒不整改的企业,依法采取进一步的处罚措施。建立检查工作台账,对检查情况、整改情况和处理结果进行全程记录,实现闭环管理。